研究生教学

kaiyun官方网站下载手机网页研究生优良学风团队一览

来源:     发布时间:2021-10-02

1.有机金属及催化团队

团队成员姓名:汪建树、包志鹏、杜世英、高倩、乐铮杰、芦佳铭、王乐程、刘永铸、刘建利、王祁、王尉、杨合肥、姚凌云、张佳骏、霍永旺、卢书凝、缪仁冠、尚岩、宋玉飞、汤建华、王思琪、许仁瑞、张豫、朱意文

指导教师:吴小锋、祁昕欣、陈铮凯、应俊老师

成立时间:2012年

学风建设与团队建设方面:

本团队研究生初入实验室的阶段会进行基础学习,确保学习态度端正、目标明确、实验安全。每两周会举行组会分享,进行工作总结讨论,集思广益,讨论分享最新的学术论文,学习其中的优点。加深团队成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,能够很好的把理论知识灵活的应用到科学研究中去,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。

团队成员在学习和科研之余,也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和社会工作。在运动会以及各种志愿活动中,都有着团队的身影。学期始末会进行团队建设活动,比如组织团队成员出游,集体聚餐等。

本团队通过老带新,组会分享讨论、集体出游来培养成员的归属感,使团队更加稳固,更加具有创新性。

学术成果与荣誉方面:

论文:团队员工共参与发表SCI论文百余篇,其中2020年共发表SCI论文20篇(除导师外一作20篇),其中一区12篇、二区2篇、三区6篇等。

项目:主持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,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(在研)。

获奖情况:2019-2020年度获得国家奖学金2人,校级“三好研究生”荣誉称号3人,一等奖学金7人。


2.高分子表界面团队

团队成员姓名:徐健荃、洪永明、孔雨婷、王风亮、周浩、贾凌杰、李亚威、方草、白露、卢海鹏、陈卡、吴小玲、陈巍、李丽、陈枫、徐全印、潘炳弋戈、查浩、包森洋、焦泽慧、汪子宇、朱宁涛、向翔

指导教师:王新平、张 伟、张 丽、左 彪、周娴婧、张翠云、刘美娇老师

成立时间:2003年

学风建设与团队建设方面:

每周课题组内所有师生在会议室开展一次文献交流学术活动,每位员工精读两篇最近一年的SCI论文,了解其他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,获取新思路,并由老师指导点评,共同交流、促进吸收。

每月进行一次科研工作交流会,员工汇报自己的工作,同时引入文献与已有科研结果进行比较,讨论实验的可行性以及研究意义。

经常邀请本领域的知名人士进行学术报告。先后邀请了Rodney Priestley(美国普林斯顿大学)、Keiji Tanaka(九州大学)、申有青(浙江大学)、贺鹤勇(复旦大学)、刘育(南开大学)、张广照(华南理工大学)等做学术报告。

定期组织户外出行,放松成员身心,提升团队凝聚力。在运动会以及各种志愿者活动中,都涌现着团队的身影。举行元旦晚会等节日活动,活跃实验室氛围。

开展前后辈帮扶活动,带领后辈熟悉实验室环境及技能操作等,使新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;实验室大型仪器均有一位员工负责管理维护,每个实验室均有员工负责管理;定期召开实验室会议

学术成果与荣誉方面:

论文:发表SCI期刊论文16篇,其中一区6篇,二区9篇,四区1篇。

项目: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,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,主持校级科研项目2项。

获奖情况:一等学业奖学金5人、三好研究生2人,优秀团支书1人。


3.功能膜与分离技术研究团队

团队成员姓名:吕振华、余创、张习汝、邬义杨、胡峰、武雨晨、高明富、张凯飞、郭中尉、陈威涛、何晴媛

指导教师:俞三传老师

成立时间:2007年

学风建设与团队建设方面:

绿色:团队每天按时线上打卡进出实验室,实现无纸化打卡,同时建立电子试剂册,节约资源;

协调:团队成立学习小组,通过一个高年级带领一个低年级的形式,实现朋辈帮扶;

开放:每周开展交流讨论会,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汇报本周实验进展,团队成员主动参加其他团队的小组会议,从而查漏补缺、共同学习进步;

创新:导师安排团队成员到专业相关对口公司实习,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,在实践中不断创新;

共享:实验室书籍共享,团队成员将自己购买的专业书籍与整个团队分享,在实验室设立供科研交流的图书角。

学术成果与荣誉方面:

论文:发表SCI期刊论文6篇,其中一区3篇、二区3篇。

项目: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(导师为负责人),受理发明专利2项。

获奖情况:一等优秀研究生奖学金1人;二等优秀研究生奖学金3人;优秀员工干部1人。